网站首页 > 正文

我校经济管理学院教师赴乌兰察布开展融合式研学活动

来源:新闻网  

近日我校经济管理学院组织青年教师和党外知识分子代表赴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集宁区等地,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实地研学活动。活动将思政课堂延伸到农业园区、牧场企业、红色场馆和民族团结教育基地,推动教师国情研修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度融合,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发展。

老教师讲述基层岁月,青年教师聆听奋斗故事

在察右前旗南村农业示范园的温室大棚中,一位曾在这里工作多年的老教师,面对围拢过来的青年教师,深情回忆当年与各族群众共同劳动、共同生活的经历。“那时候虽然艰苦,但各族乡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硬是把一片片荒地变成了丰收的农田。”老教师的话语真挚朴实,却传递出民族团结的深厚力量。在现代化的农业设施映衬下,以往昔的奋斗历程诠释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刻内涵,也让青年教师深切感受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不是口号,而是一代代人扎根北疆、建设北疆的真实写照。

集宁战役纪念馆中重温历史,凝聚奋进力量

在集宁战役纪念馆,教师们认真观看展览、聆听讲解,深入了解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顽强奋斗的英勇事迹。馆内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实物陈列,让大家深受触动。教师们感慨道,这次红色研学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顾,更是一堂生动的党史课和爱国主义教育课,激励着大家赓续红色血脉,将革命先辈的团结奋斗精神融入育人实践,激励我们更好地投身教育事业,为边疆地区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民族团结展厅呈现生动实践,凝聚奋斗合力

察右前旗南村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教师们通过图文展示、实物呈现和互动体验,系统学习乌兰察布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的典型做法和成效。基地中一个个真实案例,与老教师讲述的往事相互呼应,理念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更加可知可感、深入人心。

产业调研助力教学科研,服务区域发展

团队还调研了京西牧场等企业,详细了解现代畜牧养殖、智慧农业等发展模式。这些案例为《区域经济学》《企业管理》等课程提供了鲜活内容,也为绿色经济、区域品牌建设等研究方向积累了一手资料。教师们将围绕地方需求开展深度研究,为乌兰察布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与智力支持。

此次研学是经济管理学院贯彻落实学校2025年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工作方案和教师国情研修要求的重要举措。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推动思政教育、专业教学与科研服务深度融合,引导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提升育人能力,在服务区域发展中彰显高校担当,为北疆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文字、图片:经济管理学院




2025年09月25日 17:41:56